深圳機場新一期擴建工程BIM應用 來源:民航基建 根據《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總體規劃(2015版)》 ,機場新一期擴建工程位于現有T3航站樓北側,項目總占地約128公頃(主體建筑及站坪、滑行道用地124公頃,北 片區綜合配套用地3.6公頃)。本期擴建項目除衛星廳及其配套系統及設施外,還包括第三跑道、與之相配套的滑 行道、聯絡道、機坪以及能源中心等,其中衛星廳建筑面積約23.8萬平方米,規劃近機位61個(含20個組合機位) ,遠機位10個,配置兩條垂直聯絡道以及旅客捷運系統和行李輸送系統等。當前工程正處于初步設計階段,分析 項目現狀,當前深圳機場新一期擴建項目面臨幾大方面的問題。
新一期擴建工程作為一項大型民用機場建設工 程,其包括建筑、結構、設備、機電、公用配套等公共和民用建筑專業,機場規劃、場道、助航燈光、通信、導 航、氣象、供油、弱電等民航行業所有專業,這些專業都有其獨立的操作空間、時間和技術要求,各專業的進度 、質量集中一起,必然出現交叉重疊,提高設計、施工的技術難度。 據深圳市政府指示,以2020年底投入使用作為 深圳機場衛星廳項目總進度目標,原設計工作已嚴重滯后,后由同濟大學進度課題組對衛星廳工程進度計劃進行 重新編排,當前設計工作已進入初步設計階段,預計2017年年底完成施工圖設計,與新的計劃進度基本一致,但 存在出圖工作量大、時間緊等問題。 項目參建方多,各方能力參差不齊 新一期 擴建工程涉及業主、設計總包、設計分包、施工總包、施工分包、系統供應商、施工監理、造價咨詢、BIM管理咨 詢等多方單位,各個參與方參建能力參差不齊,尤其在BIM平臺不統一,缺乏【BIM應用】技術上。 BIM技術在深圳機場擴建工程各階段的應用 【BIM技術在設計階段應用】 設計階段,利用BIM開展多專業三維協同設計 ,提前進行管線碰撞檢測、管線綜合、凈高分析等工作,減少“錯漏碰缺”問題;根據BIM模型可視化特點,檢查 設備房空間布置是否優化,后期檢修是否便利;利用BIM模型核查衛星廳與捷運、行李隧道、綜合管廊,以及和既 有11號線、穗莞深等復雜邊界關系,提前發現上述工程在空間接口、專業接口等存在的問題,提高設計產品質量 ,加快設計成果的穩定。 BIM技術在施工階段應用 BIM技術在施工階段的應用仍需不斷探索。工 程開工前,利用BIM技術進行工程設計方案的三維可視化交底,確保現場施工人員對設計方案的準確理解,做到“ 按圖施工”;利用模型進行施工場地布置模擬,合理劃分施工區域,合理規劃材料堆放區,做到施工有序,堆放有 序;針對復雜節點,提前進行施工工序模擬,提前發現施工過程中存在的沖突問題,優化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 與施工質量等。 施工建設期間,利用本項目自主研發的建設管 理平臺將檔案、報建、進度、變更、支付、質量、安全等進行統一管理,為各參建方提供協同工作環境,實現傳 統工程管理手段向“線上+線下”模式的轉變,為本期擴建工程提供多角度、全過程的數字化管控服務。 BIM技術在運維階段應用 運維階段BIM技術應 用尚處于規劃中,計劃將設計與施工BIM成果與機場后期運維管理相結合,進一步補充完善現有運維系統的基礎上 ,打造基于BIM技術的機場智慧運維管理平臺,實現工程檔案、實物資產、設備運營維護、備件庫存、周邊實時監 護的有效管控,******提高機場運營管理的質量和效率,降低運維成本,為領導決策提供數字化的技術支持,保證 機場運營的安全、優質和經濟的。 BIM技術在深圳機場擴建工程中的具體實踐 為響應國家及深圳市推動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 要求、符合深圳機場集團提出的創新信息化管理體制、把握“智慧機場”建設新機遇,同時為解決新一期擴建工 程建設面臨的規模大、接口多、標準高、時間緊等眾多難題,深圳機場在新一期擴建工程中引入BIM技術,以BIM 標準體系編制、BIM協同管理平臺建設、BIM模型設計及審查、三維地理信息模型輔助設計等4個應用點推進機場建 設實現高質量發展。 制定BIM實施工作框架,編制BIM標準體系 由擴建工程指揮部牽頭組織BIM咨詢單位,以 “平臺分建、責任各領、過程管控”為基本原則,建立項目BIM實施工作框架并提供相應管理咨詢服務,推動新一 期擴建工程項目責任分明、命令統一、數據安全、順利開展。 為優化BIM工作的有效開展,編制《深圳機場 新一期擴建工程項目BIM實施規劃報告》、《深圳機場BIM模型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深圳機場BIM協同管理 標準》(征求意見稿)、《深圳機場BIM數據對象編碼標準》(征求意見稿)、《深圳機場BIM數據移交標準》(征求意 見稿)等技術標準體系,明確BIM工作內容及要點。 建立BIM協同管理平臺,提高工作效率 機 場新一期擴建工程以“一個平臺、一個模型、一個數據架構”為指導思想,建立BIM協同及建設管理平臺,以 ProjectWise作為文件協同管理平臺,配套開發有協同管理門戶、綜合管理、設計管理、施工管理、數字化檔案管 理等功能,用于本項目的全過程管控。BIM協同及建設管理平臺包括PW協同管理平臺和建設管理平臺兩個子平臺。 (1)PW協同管理平臺 PW平臺為設計、建模及文件管理協同工作平臺 。各參建單位通過PW平臺進行協同設計、建模及文件管理工作,通過PW平臺可實現設計協同、互提資料、階段性 成果審核,以及成果文件管理。
(2)建設管理平臺 建設管理平臺為檔案管理及線上辦公平臺,開 發功能涵蓋:個人辦公、綜合展示、合同管理、報建管理、文檔管理、施工管理(進度、質量、安全)、工程變更 等。建管平臺將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指揮部與參建各方進行線上協同工作,將工程建設全過程實現精細化管控 ,實現“線上辦公,管理留痕”。
BIM模型設計與審查,優化設計方案 模型設計 國內BIM技術在建筑行業中大多應用于施工階 段,完整的設計階段應用BIM技術案例較少。深圳機場本期擴建工程在設計階段要求應用BIM三維模型設計,建立 衛星廳、捷運系統、綜合管廊、能源中心等工程設計、施工、竣工模型,二維圖紙與三維模型同步。核查設計接 口之間、工程與周邊環境之間的關系,及時發現設計接口不協調問題,及時修改設計。如綜合管廊與衛星廳、能 源中心的接口問題;登機橋樁基與行李隧道、下穿通道、穗莞深保護區域轉換結構的沖突問題;衛星廳基坑與捷運 基坑接口問題;綜合管廊與周邊環境問題等。
![]()
模型審查 在設計單位提交BIM模型后,深圳機場擴建指 揮部及BIM咨詢單位通過BIM模型對設計方案進行三維可視化審核。目前主要使用碰撞檢測及凈空分析、設計接口 檢查、漫游審查、造價控制等方法進行審核。 (1)碰撞檢測及凈空分析。利用BIM軟件對設計 模型(特別是管線綜合部分)進行碰撞檢查,并依據碰撞檢查結果調整、優化設計方案。本期擴建工程對******版施 工圖模型進行碰撞檢測,共發現上萬個碰撞點。本期擴建工程,通過在設計階段應用BIM技術,將管碰撞問題前置 解決,減少在施工階段發現問題引起變更。
(2)設計接口檢查。深圳機場新一期擴建工程 利用無人機對機場范圍進行地理信息數據航拍采集后,利用業軟件創建生成機場范圍內三維地理信息模型,借助 模型可獲得機場用地范圍內任意地點、區域的真實的可量測長度、坐標及高程,輔助新一期擴建工程項目設計和 施工。利用傾斜攝影模型與各單位各專業設計模型進行總裝,核查工程內部接口是否統一、工程與外部環境是否 協調等問題。
(3)漫游審查。在一個虛擬的三維環境中,用 動態交互的方式對未來的衛星廳、捷運系統工程進行*********的審視。在模擬旅客進、出港流線,可以實現多種設 計方案、多種環境效果的實時切換比較,可讓設計師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有助于設計方案的優化。
(4)造價控制。通過BIM模型,對深圳機場新一 期擴建工程初步設計及施工圖階段的主要項進行工程量統計、對比,并提供方案決策參考,從而達到投資控制的 目的。 (5)施工模擬。在深圳機場新一期擴建各工程 招標文件中對BIM技術應用提出具體的要求,包括施工深化模型、三維可視化交底、施工場地布置模擬、復雜施工 工序模擬等。同時編制施工階段BIM應用指導手冊,以指導BIM在施工過程中的應用,發揮BIM在施工過程中的作用 。
總結與建議 深圳機場新一期擴建工程具有項目定位高、專 業類型多、工程接口復雜、數據龐雜、管理協調困難等特點,引入BIM技術應用,改善了傳統靠平面、剖面或者節 點大樣理解細部的復雜情況,可以實現工程各階段的工作效率增高,成本減少。而在深圳機場新一期擴建工程中 ,BIM技術的應用不再停留于BIM模型本身,而將重點轉向將BIM模型與工程建設管理相結合,重點關注利用BIM重 新梳理項目各階段及各應用對數據信息的應用流程和方式。 為持續推進BIM技術在深圳機場新一期擴建工 程中的有效應用,解決實際設計、施工、運營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1)多方參與,進一步完善深圳機場BIM技術標 準體系,指導施工深化模型建立,***終形成一套能夠在民航領域推廣的標準體系; (2)梳理各階段BIM應用點,編制BIM應用指導 手冊,為工程建設增加亮點,提升工程品質; (3)將地理信息三維模型進一步與地下三維綜 合管網模型、三維地質模型、新一期擴建工程三維模型、T3航站樓模型等共同組成機場完整的三維數字沙盤,為 機場未來數字化、智慧化運營管理創造條件。 縱觀國內建筑信息模型發展現狀及結合BIM在 深圳機場新一期擴建工程中的應用,BIM技術應用向深度和廣度發展,需要從觀念、認識、行動上改變,從而推動 技術上的革新,真正發揮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實際工程項目建設中的作用。 |